最高人民检察院今天举行“发挥检察职能作用 加强网络犯罪治理”新闻发布会,最高检第四检察厅厅长郑新俭介绍,近年来,检察机关办理网络犯罪案件以年均近40%的速度攀升,网络犯罪主体开始向低龄、低学历、低收入“三低”人群发展,一些在校学生、社会务工人员都深陷其中。
据悉,当前网络犯罪案件数量上升迅猛。检察机关办理网络犯罪案件以年均近40%的速度攀升,2020年达到了54%。特别是战“疫”期间检察机关办理的诈骗犯罪案件中,有三分之一是利用网络实施。
“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。”郑新俭指出,在所有网络犯罪中,网络诈骗、网络赌博(包括开设赌场罪和赌博罪)高位运行,成为当前主要网络犯罪。宋某、陈某等5人“杀猪盘”式诈骗案是今天发布的典型案例之一。
2018年7、8月起,宋某伙同他人在河南购置电脑、租赁民房作为诈骗场所,以婚恋网站女性会员为目标实施诈骗,并在陈某套牌搭建的外汇投资平台实行交易,共诈骗3名单身中年女性774万余元。此外,陈某还通过其他代理商诈骗43名被害人合计人民币534万余元。
2020年11月,法院一审判决,以诈骗罪分别判处宋某、陈某等5名被告人有期徒刑5年6个月至12年不等,并处罚金。
以网络婚恋交友为诱饵实施的虚假投资诈骗,俗称“杀猪盘”,已经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主要方式之一。最高检第四检察厅副厅长刘太宗提醒公众,在网络活动中要提高防范意识,不盲目跟风投资,不随意交友,注重个人信息保护,防止人身财产受到侵害。
郑新俭表示,当前网络犯罪手段花样更新。网上网下、境内境外、虚拟现实相互结合,网络犯罪手段方式交织升级。据不完全统计,当前网络诈骗手法多达6大类300多种,而且还在不断“推陈出新”。
在另一起典型案例中,两名犯罪分子将魔爪伸向了涉世未深的在校学生。
2019年11月,周某奇伙同尤某杰在浙江杭州某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学生兼职微信群,发布招聘话务员的消息,要求应聘学生到附近营业厅办理电话卡并将卡上交。
经查,两人先后以上述方式购得刘某欣、石某行等150余名学生办理的实名制电话卡近500张,违法所得人民币12万余元。上述电话卡通过非法途径流出境外,犯罪分子使用其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诈骗,骗取被害人李某等10余人钱款共计人民币200余万元。
郑新俭表示,当前犯罪主体呈现向“三低”人群发展的态势。网络犯罪非接触性降低犯罪悖德感和罪恶感、超长的黑灰产业链细化犯罪分工,降低犯罪专业门槛,加之超高的收益,致使大量法律意识薄弱、社会经验不足的人步入犯罪“陷阱”。
刘太宗指出,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未成年人学习和认知世界的方式更加多元便捷,但由于在一些领域网络监管不够到位,加之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、自控力不强等特点,未成年人遭受网络违法犯罪侵害的风险也日益加剧,为全社会高度关注。
刘太宗同时表示,检察机关要主动作为,充分履职,为未成年人的网络空间撑起一片检察蓝。一方面,要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网络犯罪。既要严厉打击针对未成年人实施的网络犯罪行为,比较突出的是利用网络实施的性侵、诈骗未成年人等犯罪;又要重点打击利用网络拉拢、引诱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的行为,形成有力震慑。
另一方面,要重点关注涉网络未成年犯罪人,严格落实刑事诉讼法特别程序,本着“教育为主、惩罚为辅”的原则,做到依法少捕、慎诉、少监禁,积极建议适用附条件不起诉、禁止令、家庭教育指导等制度。支持和引导专业力量,为涉网络未成年犯罪人提供网络安全教育、心理疏导、法律咨询等社会化服务,引导未成年人培养良好心智,回归融入回归社会。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